她是妓女,也是女王——孟買女帝甘古拜

她是妓女,也是女王——孟買女帝甘古拜

作者/郭宇欣  自由傳道、台灣高師大性別教育所博士班學生

「聽著女孩,我別無選擇,只能奮鬥,但你有選擇。」


電影《孟買女帝》改編自紀實小說《孟買黑手黨皇后》其中一篇故事,描述在孟買紅燈區「卡馬提普拉」稱霸一方的妓女甘古拜的傳奇人生。甘古拜原名加,靠著手腕膽識和黑道勢力從妓女變成政治領袖,並被尊稱為「甘古拜」。她為妓女爭取權益不遺餘力,甚至有機會親自向總理請願,促成性工作合法化。


甘古拜出生於富裕家庭,十六歲時為了追尋明星夢,與戀人私奔到孟買,卻被丈夫賣到妓院。受過教育、個性頑強的甘古拜是一個在「認命」中「不認命」的女子,她決定接受現實開始攬客,但在成為妓院「紅牌」時反過來制約老闆、帶著同伴休假去看電影;她被黑道客人施暴後並沒有退縮,反而直接面見黑道老大卡里姆拉拉,也因而得到拉拉的長期奧援。甘古拜對「權力」非常敏銳,也認為女孩們一定要受教育,以至於她選擇當妓院老闆、與拉拉結盟、參加選舉,積極讓自己擁有更多資源為同伴們爭取工作和教育的權益。


「你們知道世上最古老的職業是什麼嗎?就是賣淫,沒有我們,連天堂都不完整。」


甘古拜說「我的身體、夢想和信任被我的愛人以一千盧比的價格賣掉了。」,她認為自己的悲劇源自愛人的背叛,但隨著劇情發展,我們卻看到背叛者不只是愛人,而是整個對她們不公平的社群。甘古拜和同伴們多半被拐賣為娼,在妓院內遭遇剝削、暴力虐待都是常事,甚至投靠黑道才能得到公義。但妓院外的世界並沒有更好,妓女被認為是汙穢、不道德的象徵,也沒有一個家庭能接受兒子與妓女結婚,即使逃回家,也會被家人認為使家庭蒙羞而被吊死或趕出去。在男尊女卑的印度社會中,非自願成為「壞女人」的妓女如同被判身份上的無期徒刑,永遠得不到「良家婦女」享有的尊重。劇情也不意外的讓宗教人士(修女)擔任指責的角色,似乎連神明都不願意正視她們。


在這個脈絡下,我們可以理解為何甘古拜使用一種激進的態度徹底認同妓女的工作:「我們守護你們的尊嚴、社會的尊嚴,我為身為妓女感到驕傲。」,站在這個類似「道成肉身」的立足點中,她更進一步翻轉了「尊嚴」的意義:「我們比你們更有尊嚴……你們的尊嚴一但丟失,就永遠消失了,我們每晚都在出賣尊嚴,但似乎源源不絕。」並擲地有聲的控訴「我們對人沒有差別待遇,你們為何歧視我們?為什麼將我們排除在社會之外?」


天堂有妓女才完整嗎?在電影、文學甚至聖經中得到正面形象的妓女,大多是因其雖身處風塵,卻仍有善良、情義或信心,但無論如何不會肯認妓女的工作,甚至現實中甘古拜的家人也和製片方打官司,強調甘古拜不是妓女。常與罪人吃喝的耶穌會如何回應這個深沉的爭議呢?


「我活在四千多個女性的心中」


情感在甘古拜心中是一塊特別珍視、不能玷污的聖地。好友卡姆莉臨終前,甘古拜親密的躺在她身旁,與其他姐妹莊嚴哀悼這個被世人輕賤的生命;當她得知父親不願意接受自己時,從不示弱的她第一次流下眼淚。面對使她如明月般發光的愛人,我想像強悍如她大可公開辦婚禮繼續挑釁這個社會,她卻仍讓這份愛情存在於無聲之中。在女性處境黑暗的印度,甘古拜竟展演一個我們熟悉的救贖故事:無論卡馬提普拉多麼被厭棄,甘古拜愛她們並與她們站在一起,為這死蔭之地帶來公義和亮光。


而我最喜歡甘古拜第一次出場的畫面,她穿著白色紗麗從車裡走下來,陽光下的她慵懶、耀眼、驕傲自信,像是一個知道自己被珍愛的女子,而她的出現是為了使另一個被命運所困的人有再次重生的機會……很像聖經所說神子民在神眼中的模樣。



延伸閱讀:

1.網路:易寒星(2021.10.27)〈當她們在場、採訪、直播,並從賤民階層身份中解放〉《世界走走》,網址:https://www.sehseh.world/article/4121878。介紹印度唯一一個以賤民階層女性為主的新聞媒體,透過她們的觀點使人更貼近印度女性的處境及生命力。

2.書籍:龔立人(2008)〈不正常的信仰〉《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作者透過神學、倫理、權力等不同角度分析基督教會可以如何看待性工作、性工作者及社會中各種「不正常」的邊緣者,並體現對每個生命的關顧與慶賀。

3.小說:遠藤周作(2020)〈我拋棄了的女人〉。大學生吉岡騙取鄉下女孩森田蜜的初夜後將她拋棄,堅毅善良的森田蜜勇敢面對困境,甚至被誤診成痲瘋病人後仍自願留在院中陪伴同伴;而看似一帆風順的吉岡卻長久承受著心中難以言喻的空洞寂寞。或許吉岡的心路歷程可以稍微回應甘古拜對丈夫背叛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