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庇護所:教會背叛帶來的多重失落

破碎的庇護所:教會背叛帶來的多重失落


作者:Katherine B. Wiens, M.Ed1, LPC2, Witness/Victim Support Coordinator at GRACE3

譯者:SivoneLee

出處:

GRACE: Godly Response to Abuse in the Christian Environment. (2024, August 12). Shattered Sanctuary: The Many Losses of Church Betrayal. 取自https://www.netgrace.org/resources/shattered-sanctuary

和許多人一樣,我記得從孩提時起,教會就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完美的保護角色。十歲時,政府將我帶離了虐待家庭,重新安置我到新的寄養家庭中。這個「新家」在之後成為了我永遠的家。在那裡,我獲得了一個安全且值得信賴的信仰群體,幫助我從過去受虐的經驗中恢復過來。作為一個孩子,我喜歡去教會,因此星期天成為我一週裡最愛的一天。在教會中我感受到滿滿的安全與歸屬感,因為那裡的人們重視我、照顧我,並在我需要時給我幫助。

    成年後,我的信仰歷程也持續在成長。不論搬到哪裡,我都會去教會。這些我和朋友們參與的信仰群體提供了我們歸屬之地,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學習使用上帝賦予的恩賜和才幹。這些我所經歷的信仰旅程形塑了我的裡面充滿積極的、正向的身分認同。

    然而,這一切在八年前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時教會中有一位知名的年長男性因性虐待4兒童遭到逮捕,而我對教會的所有信念在那個時刻全然崩塌。事發後,教會沒有對那位男性的罪行公開發聲,反而沉默了數月。這讓我覺得教會是在保護加害者,並試圖讓像我這樣的受害者和倖存者保持沉默。

    我的故事並不新鮮也不獨特。作為GRACE的見證人/受害者扶助專員(Witness/Victim Support Coordinator),我一次又一次地遇到這種令人心碎的敘事:教會領袖在侵害事件被揭露時選擇保持沉默來保護加害者,而受害者、倖存者和吹哨者卻往往因為勇敢發聲和尋求正義而遭受不公平的羞辱和指責。

    在這些時刻中,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失去了一些東西。對許多基督徒而言,信仰、宗教和教會群體是我們身份認同的核心,它們塑造了我們的本質。然而,當侵害事件5 被不當處理時,所造成的傷害會直擊我們的內心,導致強烈的悲傷和多重的失落。

    以下,是我和我所協助的人們,在發現教會團體背叛了我們的信任,不再值得珍視和信賴後,親身經歷的那些失落。

  • 盼望

盼望是一種強大的情感,它促使人們期待並渴望事情能有正面的結果。當侵害發生在教會群體中,人們會深切地希望該機構能行事公正,並追究加害者的罪責。受害者和吹哨者往往會希冀教會領袖和其他人能承認並面對這些侵害行為,同時也期待領袖們能守住道德的邊界,給出指引與規範,發揮他們身為宗教領袖本應具備的能力,為受害者發聲。但當領袖們未能採取行動時,人們自然會放下他們對機構和領袖的期待。事實上,很多時候,為了那些發聲之人能繼續前行、獲得醫治,人們勢必需要放棄這些盼望。

  • 安全與信任

傳統上,人們認為教會與牧者是可信且可靠的。然而,當侵害發生,受害者受到了忽視和傷害而非幫助時,這將會粉碎掉原本在機構中建立起來的信任與安全根基。

  • 純真

相信教會能適切地應對侵害問題是一種純真。然而,當教會領袖不當地處理問題,導致受害者與倖存者最終受到傷害時,這樣的純真往往也就破滅了。當我們預見教會可能造成的傷害時,我們很難,也不太可能再裝作視而不見。

  • 身份認同

對於許多在教會中度過一生的人來說,他們的身份認同往往與「身為基督徒」、「隸屬於特定宗派」以及「參與特定教會團體」息息相關。這三者緊密交織,行成了一個關於「我是誰」的強力自述與認知。但當侵害事件沒有被妥善處理時,繼續留在教會中往往會變得相當挑戰。對那些選擇離開原有教會和宗派的人來說,這也引發了另一個深刻的問題:「現在的我,又是誰?」。對一些人來說,這會導致他們全然失去對上帝的信心。這種對身份認同的轉變可能讓人感到迷失,掙扎於失落感與不確定感之間。

  • 關係

在眾多的失落經驗中,最深刻的失去之一就是人際關係。人們在教會團體中擁有歸屬感,擁有一個給予並接受愛和關懷的空間,同時也獲得了一個可靠的社群。然而,當其中有成員對教會如何處理侵害問題表達關切時,教會社群常常會與他們保持距離。教會不僅會抽離,還可能排斥或孤立那些關心問題的個人和群體。對於那些早已將教會視為生活核心的人來說,失去這個群體是難以承受的。

侵害問題和對它不當處理的影響會擴散至整個信徒群體,影響到每一個人。當然,最大的影響總是發生在那些主要受害者們的身上。然而,那些發聲對抗侵害的人,不論是受害者、倖存者還是吹哨者,都會受到深遠的影響。遺憾的是,這些勇於挑戰教會領袖的人往往會面臨改變人生的後果和重大的損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算給這群人再次選擇的機會,他們仍會勇敢地做出相同的選擇。

為那些「最小的」6 尋求公義是一個深切的呼召。不論面對多深的失落、多少的失去,這份從神而來感動將不會消滅。


備註:

1 Master of Education的縮寫,即教育碩士學位。

2 Licensed Professional Counselor的縮寫,即具備執照的專業諮商師。

3 Godly Response to Abuse in the Christian Environment機構(簡稱GRACE)致力於培力基督教團體與社群對侵害(Abuse)的認知、預防和回應。本文作者參與該機構的扶助支持事工,協助受害者與見證人在恢復的過程中能在身心靈、法律、機構中,有專業且充足的照顧和資源。

4  原文為(sex abuse)

5 原文中重複使用”abuse”一詞。為符合作者在本文中的敘述情境,以下一律翻譯為「侵害」。
6 「the least of these」:這個詞組出自NIV聖經馬太福音25章40節,翻譯為「最小的」,意指被忽視或處於弱勢的人。經文原文如下:

NIV: "The King will reply, ‘Truly I tell you, whatever you did for one of the least of these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mine, you did for me.’"

和合本: 「王又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然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This transl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Godly Response to Abuse in the Christian Environment (GRACE). The translation was completed by the publisher.